2023年志愿填报:家长容易陷入的4大误区,每年都有人“中招”
2023-06-02 15:38:24    顶端新闻

对于多数学生而言,高考是改变人生方向的最佳时机,努力十多年一考成名,选择感兴趣的专业,被心仪的院校录取,接受更多更新奇的事务,结识更为广泛的人脉资源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可经过高考,并不意味着能被心仪院校录取,还要进行志愿填报。高分不代表稳了,除非你是保送的人才,发挥失常也不要哀愁,你还有机会,只要志愿填得好,一切就有可能。

但志愿填报并非易事,看似是简单的选城市、选学校、选专业,实则是在选生活、选工作、选未来。但很多家长却不了解志愿填报的重要性,甚至都不愿参与其中,为孩子出谋划策。

重要性便不再强调,笔者在之前的文章《2022年高考:三分考七分报,事关学生未来,志愿填报不可忽视!》中便提及过,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,也有些家长,对于城市、院校与专业哪个优先有些犹豫,不知如何选择,笔者之前的文章《2022年志愿填报:学校、专业和城市哪个优先?从4个方面帮你分析》给出了自己的建议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志愿填报确实比较复杂,一不小心就会“入坑”,每年都有家长容易进入志愿填报的误区,笔者今天为大家总结了4大误区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在填报时避免进入误区,影响学生选择。

坚持固有思维,不愿意听从建议

以下内容为付费内容68%

虽说考生年纪轻轻,正处于叛逆期,但并不代表着他们不懂事。只是很多家长坚持固有己见,不愿听从他人的建议和意见,甚至都不愿参考学生的意愿,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去选择专业。

不是说家长不好,只是这样的方式太过偏激,并未考虑学生的意见。毕竟考试是孩子参与的,上学也是孩子去上的,若一味地用固有思维去考虑问题,是否有些不妥呢?

作为家长,应该多接触新鲜事物,去参考他人的意见,让孩子自己去选择院校,为孩子出谋划策即可,当你扩展已有的认知和思维后,你会发现他人的意见与学生的意愿,并没有错。
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(最多18字)

不看学生意见,亲事亲为太焦虑

孩子考完试后,大都会以自己的方式,去放松身心。或是打游戏看电影,或是外出旅游散心,他们都知道分寸,而非家长眼中的好吃懒做,对志愿填报、对自己的未来毫不关心的人。

也有家长吐槽,表示孩子不独立,什么事儿都需要自己去做,不能离开家长的指导与建议。毕竟孩子年纪还小,有些事儿还不会不懂,他们大多时间都在学习,哪儿有时间去做其他的事?

作为家长,要尝试适当放手,有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,否则焦虑的还是你自己。还是要看孩子的意见,不能觉得麻烦或幼稚,每个人都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,要给予足够的关心与关怀。

以经验与阅历为主,替孩子选择

考生多数时间都在学习,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干其他的事儿,更别说积累社会经历、社会经验了,毕竟学业才是当下最重要的。但有的家长却以自己的经验与阅历为主,替孩子做出选择。

家长的知识阅历确实不少,但多数人只知道干活挣钱,并不了解院校与专业,有的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,准确性先放在一边,替孩子选择有些过了,孩子有独立思维,能够做出正确选择。

有时,家长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,了解孩子的看法与意愿,在沟通交流中做出最优解。要从孩子的兴趣、分数、位次等方面多角度分析与考虑,不能直接否认孩子的思维与看法。

学习志愿填报技巧,却没有主见

家长供养孩子上了十几年学,想让孩子考上好大学,一是给家里争光,二是孩子能有未来。在未参加高考前,家长就翻阅各种书籍,网上搜寻各种资料,想着给孩子出谋划策。

可真到了选择院校与专业的时候,却十分犹豫,没有自己的主见,虽说掌握了部分知识,但掌握的并不是很全面。别人说一句,就换一个看法和选择,没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与主见。

作为家长而言,接受信息时,要有自己的立场与判断,能够筛选并分析这些知识的可靠性,能否帮助孩子选择出最佳答案。当然要看现实基础,像学生兴趣、家庭背景、能力范围等等。

志愿填报确实不是件易事,但如果能小心谨慎,巧妙地避开这些“坑”,肯定会对孩子有帮助。

关键词:

下一篇: 牛市行情具有什么重要特征 主要是这几个
上一篇: 最后一页